石墨棒电极凭借较好的导电性、耐高温性,在冶金、电解等领域广泛应用。其性能优劣与制备工艺息息相关,从原料到成品需历经多道严谨工序。?
原料选择是制备的起点。高品质的
石墨棒电极主要以石油焦、沥青焦等为骨料,煤沥青作为粘结剂。骨料需具备高纯度、低杂质、良好的颗粒级配,以保证电极的强度与导电性;粘结剂则要选择软化点合适、结焦值高的煤沥青,确保在后续工艺中能有效粘结骨料。?
粉碎与混捏为成型奠定基础。将骨料经破碎机破碎,再用磨粉机研磨至合适粒度,通过筛分控制颗粒级配。随后,将不同粒度的骨料与粘结剂按比例混合,在混捏机中加热搅拌,使沥青均匀包裹骨料颗粒,形成可塑性良好的糊料。混捏温度与时间需精准把控,温度过低沥青无法充分软化,过高则会导致沥青老化,影响电极性能。?
成型工序赋予电极形状。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挤压成型、振动成型和模压成型。挤压成型是将糊料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模具挤出,形成连续的棒状电极;振动成型利用振动台的高频振动使糊料在模具中密实;模压成型则是将糊料放入模具,在高压下成型。无论哪种方法,都需控制压力、温度和时间,确保电极密度均匀、尺寸精确。?

焙烧、浸渍与石墨化是提升性能的关键。成型后的生电极在焙烧炉中缓慢升温,使沥青碳化,增强电极的强度与导电性;焙烧后的电极经浸渍处理,再次填充孔隙,提高密度与抗氧化性;较后通过石墨化处理,在高温下使无定形碳转化为石墨晶体结构,显着提升电极的导电、导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。?
加工与检验是成品出厂前的保障。对石墨化后的电极进行机械加工,如切割、打磨,使其达到规定尺寸精度;再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,包括电阻率、密度、抗压强度等指标测试,确保成品符合使用要求。?
从原料到成品,每一道工序都环环相扣,严格把控制备全流程,才能生产出性能好的石墨棒电极。?